发布日期:2025-04-12 20:40 点击次数:50
“玻璃心”是一种网络用语,指的是心理素质差,内心过于敏感脆弱,经不起批评和指责。容易受到打击伤害的人。
关键字:“玻璃心”
央视曾报道,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,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,导致留守儿童数额剧增。而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,孩子缺少关心和监督,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性格上出现偏差,给家庭带来无尽伤害。问题儿童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。那么孩子的“玻璃心”是如何造成的呢?如何拯救孩子的“玻璃心”,我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实践经验,略谈一二。
一、过度宠溺扭曲了孩子的价值观
现在很多孩子是家中的宝贝,对孩子提出的要求,几乎是百依百顺,哪怕是不合理的,也会无原则地满足。长此以往,养成了孩子骄纵任性的性格。孩子在学校受了一点批评,回去哭哭啼啼向家长“告状”,而这时很多家长不是第一时间问明情况,而是气势汹汹找老师、找学校,老师和学校往往为了平息事态,草草息事宁人。这样一来,无形中给孩子带来错误信息,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,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“以我为中心”的价值取向。曾经在我县某一学校,一孩子上课调皮,老师说了他几句,他回家告状说老师打了他。家长不分青红皂白,跑到学校找老师的不是,最后还闹到了教育局。虽然最后老师洗清了冤屈,然而家长不但未向老师道歉,还轻描淡写地说,“孩子还小,不懂得这些道理,长大了就好了”。正是这种放纵的溺爱,打压了老师“大胆管、放心管”的正气,助长了孩子“不怕管、不服管”的邪气。
二、失度评价让孩子迷失自我
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,我们大人及时表扬,会激发孩子主动做事的兴趣。但是,我们有的家长对孩子评价总是喜欢用笼统的语言,而不用精准的语言去评价某个人或某件事,更有甚者喜欢用“电筒照别人”,用自己的优点、擅长与别人的缺点、短处相比较,这样很容易让孩子“东施效颦”,争强好胜、与人攀比的心态油然而生。一旦有比自己优秀的,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。这种过度的表扬,会让孩子迷失自我,如若哪里做得不好,或者遭遇失败时,就会纠结于自己的天赋和能力,而陷入挫败感之中。当然,作为家长也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家孩子的长处,久而久之,让孩子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如人家,会迷失自我,不能树立正确的辨别能力和战胜挫折能力。
对于孩子,既不能“捧杀”,亦不能打压,唯有客观公正地评判他,才能让他正确地定位自我,找准自己的位置,也能找准自己在生活乃至社会中的位置。
三、“弃儿化”婚姻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
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,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,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。很多年轻人对待感情也随心所欲,一部分人嫌弃孩子是累赘,丢给爷爷奶奶抚养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,人除了生理需求,还有安全感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,然而这一切隐形的需求被抹杀于无形。年轻人的这种“弃儿化”婚姻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,他们虽然在物质上与常人无异,但精神世界却极度不安稳。在残缺的家庭中成长,心灵自然也不健全。因为从小缺爱,这些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,一般性格比较孤僻,缺乏安全感,比较自卑而敏感。生活中常常独来独往,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对待周围的人或事很漠视,感觉生活中的人和事对他(她)而言,都无关紧要,没有存在感。
针对以上这些现象,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拯救:
一、适时放手才能让孩子自由飞翔
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曾经说过: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,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——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。适时放手才能让孩子更快地独立、成长。
我周围就遇见过这样的事情,昊昊是家里的霸道的“小皇帝”。一旦别人拿他的玩具,他轻则骂小朋友,重则动手打小朋友,经常有家长向我们诉苦。在学习中,他似乎也觉得与自己无关,有时候手工制作或画画时,他就等爸妈或奶奶帮忙。我找到了昊昊的家长,跟他们推心置腹地分析后果。在我们共同努力下,他开始一点一点跟着我们老师们学做简单的事,现在也能主动跟小朋友们分享玩具,跟大家一起玩。从依赖到自主,从独享到学会分享,昊昊正慢慢学会离开父母的怀抱。
二、恰当肯定使孩子获得准确认知
陈鹤琴先生说:“无论什么人,受激励而改过,是很容易的,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。”我们班就有这么两个小朋友,一个是彤彤,一个是成成。彤彤是只听得进表扬而听不得批评的女孩。表面看来,她是个听话骄傲的小公主。有一次,在开展活动时,我表扬了涵涵,没有表扬一向表现好的她。她不高兴,把涵涵的画撕了,我把她叫到旁边批评了她。第二天上学时,她妈妈说孩子不愿意上学,说老师不喜欢她。我抱起她,说明了老师批评她的原因,希望她跟涵涵一起画画,画得更好。
成成是一个自卑的男孩子,他爸爸性子很冷。孩子无论做什么,他从来没一句表扬,更多是批评和不满,以致他在活动中,总是畏手畏脚,生怕出错而不敢去做。于是,我们决定找他的爸爸交流,跟他一起探讨家庭教育,说明利弊关系,再小的孩子有面子和自尊,不要当众责罚孩子,有时候的吓唬、恐吓不仅达不到效果,反而会使孩子产生抑郁症、孤独症等心理障碍。给孩子一个肯定的拥抱,那是最好的奖状。
找准时机,恰到好处地表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让自负的孩子学会收敛脾性,让自卑的孩子获得自我认同,从而让孩子获得对自我的准确的认知,客观的定位。
三、合理陪伴给孩子最长情的告白
我们班的伊伊小朋友有一个不幸的家庭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给予伊伊最大的爱,同时也联系了他爸爸,聊到孩子内心的渴望,希望再忙也要多关注孩子,给予更多的爱,因为对孩子而言,那是他生活的空气、水和阳光,是他精神的源泉。龙应台曾说过:父母和食物一样,都有“有效期”。孩子最依赖父母的时间通常只有十年,而这段时间就是教育、陪伴孩子的黄金阶段,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了。所以,父母决不能以工作忙、应酬多、作为借口把孩子推开,因为他们特别需要你的鼓励、支持、陪伴。
通过调查发现,那些得到父母更多陪伴的孩子性格会更阳光,更积极,也更有担当;反之,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则敏感多疑,缺乏自我认同,性格中也多自私、偏狭成分。
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。如果说孩子是一棵庄稼,那么父母就应是那顺应四时节令的农夫,勤春耕方能秋收;如果说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,而父母就应是那个作画的人,唯有用心去描绘,才能画出姹紫嫣红、草长莺飞的迷人春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